ISBN/价格: | 978-7-5190-3598-3:CNY59.25 |
ISBN/价格: | 978-7-5190-3598-3:CNY59.25 |
题名: | 艺术之道的学理透视 |
作品语种: | chi |
作品语种: | chi |
出版国别: | CN 110000 |
出版国别: | CN 110000 |
题名责任者项: | 艺术之道的学理透视/.刘承华著 |
题名责任者项: | 艺术之道的学理透视/.刘承华著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9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9 |
载体形态项: | 297页:;+图:;+24cm |
载体形态项: | 297页:;+图:;+24cm |
丛编项: | 中国艺术学文库·艺术美学文丛.南京艺术学院卷 |
丛编项: | 中国艺术学文库·艺术美学文丛.南京艺术学院卷 |
一般附注: |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十三五”省 |
一般附注: |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十三五”省 |
相关题名附注: | 封面英文题名:Theoretical persepective [i.e. perspective] of art's Tao |
相关题名附注: | 封面英文题名:Theoretical persepective [i.e. perspective] of art's Tao |
提要文摘: | 本书为作者在艺术学研究方面以“学理”为主题的论文选集,共含五个部分。一、从主体间性、逻辑形态、感应思维以及中西古今差异等方面对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进行学理探究。二、对艺术创造的学理进行探究,在肯定艺术的审美本质的前提下,分别以“语气”说、“张力”论、“所以声”等理论阐释艺术美的生成机制。三、从全球化潮流、跨文化交流、自身文化张力、创新能力养成等多个方面探讨艺术意义的多元建构。四、转向艺术史演变的内在逻辑,对艺术发展的非连续性、中西艺术表现的不同路向、艺术形式演变的生命本原等展开学理阐释。五、对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定位作学理思考,阐述学科独立的理由和内部构成的设想。 |
提要文摘: | 本书为作者在艺术学研究方面以“学理”为主题的论文选集,共含五个部分。一、从主体间性、逻辑形态、感应思维以及中西古今差异等方面对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进行学理探究。二、对艺术创造的学理进行探究,在肯定艺术的审美本质的前提下,分别以“语气”说、“张力”论、“所以声”等理论阐释艺术美的生成机制。三、从全球化潮流、跨文化交流、自身文化张力、创新能力养成等多个方面探讨艺术意义的多元建构。四、转向艺术史演变的内在逻辑,对艺术发展的非连续性、中西艺术表现的不同路向、艺术形式演变的生命本原等展开学理阐释。五、对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定位作学理思考,阐述学科独立的理由和内部构成的设想。 |
并列题名: | Theoretical persepective of art's Tao eng |
---|
并列题名: |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art's Tao eng |
并列题名: | Theoretical persepective of art's Tao eng |
---|
并列题名: |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art's Tao eng |
题名主题: | 艺术学 文集 |
题名主题: | 艺术学 文集 |
中图分类: | J0 |
中图分类: | J0 |
个人名称等同: | 刘承华 著 |
个人名称等同: | 刘承华 著 |
记录来源: | CN BKBB 20230206 |
记录来源: | CN BKBB 2023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