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文摘: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产业发展角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实现产业充分发展尤为关键;另一方面,我国产业活动空间分布的异质性和动态性特征十分显著,实现产业平衡发展至关重要。从理论层面,如何解释经济活动在时间维度的动态增长与空间维度的区位分布及其相互作用一直是经济学和地理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本书就如何破解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和质量、效益、创新发展不充分重大难题,在总结已有经济地理增长理论和应用研究基础上:首先基于人口、产业空间区位选择机制和内生增长机制,引入微观主体异质性,将经济活动在时间维度的动态增长与空间维度的区位分布纳入同一框架构建了经济地理增长基础模型;接着基于基础模型和微观主体异质性理论,构建在“人口一产业一空间”综合框架下研究我国产业平衡充分发展的应用框架,从五个方面开展了异质性企业、人力资源空间迁移和产业区位以及创新增长的理论分析;再接着以农业、工业、服务业三种不同类型产业为例,试图从不同产业角度探讨实现产业平衡充分发展的具体路径,同时还立足地方公共服务,探讨人力资源空间重配对于产业平衡充分发展的客观事实;最后为促进我国产业平衡充分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